【第二版】国学偶拾 作者:邹璇

来源:胡芳强 浏览:3847 发布日期:2018年04月27日

国学偶拾

七(7)班  邹璇

 

国学,看似离我们很远,实则很近。

当我吟诵《唐诗》的时候,仿佛身临其境,千百年来的文化交织在一起,脍灸人口的诗句,仿佛如一杯酒,熏人心醉。

偶尔,会听到这样的发问——“为什么学国学?”这个问题,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。或许,在提问前,人们可以先思考一下“国家”于自己而言,是一种怎样的存在?

走进国学经典,就如同品尝一杯茗,饮不浣淡雅清香;走进国学经典,就如同欣赏一副画卷,看不尽山河壮丽;走进国学经典,就如同享受一首妙曲,唱不完悲欢离合。

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”,多么生机勃勃的诗句,预示着我们春天的到来。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”,小草的翠色欲滴,如同闪动的眼眸。“迟日江山丽,春风花草香”好像融入春天,花草香味令人沉醉。

初春之美,即唐诗之美。

吟诵《宋词》的时候,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词句中流露出的忧愁寂寥。

“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欢离合”,从中我体会到了离乡之苦,把对亲人的思念寄托在诗词上。在“衡阳雁去无留意”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北燕思乡的凄凉之苦涩,让人深感同情。

思乡之悲,即宋词之悲。

当我吟诵《元曲》时,如身在百花中,在空气中轻嗅它徐徐的芬芳。

“天将暮,雪乱舞,半梅花半飘絮”,雪花,多么凄凉的情感 ,令人惋惜。“雪粉华,舞梨花,再不见烟村四五家”,梨花,如此憔悴的痕迹,不禁哀苦。“絮飞飘白雪,口香荷叶风”,瑞雪,预标善良的根本,何去何从?

国家经典是中国的瑰宝,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,传承国脉的精神!国学文化,是华夏民族的灵魂,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!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,传承中华文化,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业!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!

(指导老师:刘燕) 

上一篇:【第二版】“桃”之夭夭 作者:刘家烨 下一篇:【第四版】楹联基础知识 作者:侯思思